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杜甫与自然
作者姓名:陈开勇  王远明
摘    要:上篇 与自然相趋相附的心理历程 卢世榷云:“杜公纪行诗,从发秦州至万丈潭,从发同谷至成都府,入天穿水,万壑千崖,雨雪烟虹,朝朝暮暮,一切可怪可吁可娱可意之状,触目惊心,直取其髓,而犁然次诸掌上,嗣是个华山观,去通泉十五里山水,清溪驿、凿石浦、津口、空灵岸、花石戍、晚州、衡州,莫不随处点缀,尽妙领佳,统成少陵一部游记,留谱与人。”①实际上,在杜甫早期的齐赵和长安(凤翔)这两种同构不同质的游中,诗人也以纪行诗借自然意象展示了自己的足迹。——“游”与“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得以产生,延续、绵绵不止的根木原因,它包括了传统文化的全部特质。杜甫的游与纪、即其理想追求与情感抒发是真正地带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的。因此,本篇拟将在传统历史文化的背景上,从这些纪行诗考察诗人心理与自然、心理与政治的关系,勾勒出诗人心理演变的轨迹。宋代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云:“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②基于此,我们才能从“江声”听到诗人的心声。 第一章 儒家理想与游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