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也说“上古时期的‘衣’与‘裳’”
引用本文:汪少华.也说“上古时期的‘衣’与‘裳’”[J].寻根,1997(5).
作者姓名:汪少华
摘    要:《上古时期的“衣”与“裳”》(作者:柴静、白友涛,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 3期,下称《衣》文)一文认为:“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裙,也用来泛指衣服;‘裳’指上衣.”我以为此说不确,不能不辩.《衣》文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从服装的起源来看,最早出现的衣服是下衣,人们对于‘衣’字的最早概念当指下衣.”“在上衣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说衣是上衣当然极不合情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进步,人类开始使用上衣来遮蔽前后心及臂膀,就出现了‘裳’.”实际上最早出现的衣服未必是下衣,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并非遮羞,因为这并不是第一需要.在至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曾经发现过不少不穿衣服的原始民族,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没有装饰品的原始民族,因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装饰才是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至于遮羞的观念,恐怕要到私有制产生以后才有,原始人并不像文明人那样因赤裸身体而感到羞耻(参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史三百题》).退一步说,就算最早出现的是遮羞的下衣,也不能证明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裳”指上衣.因为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正如荀子所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