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雅疏证》的声训研究
引用本文:孙慧明.《广雅疏证》的声训研究[J].现代语文,2006(4):127-128.
作者姓名:孙慧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摘    要: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中国古代的声训,兴起于先秦,如《易经》。到汉代,声训大行于世,如董仲书的《春秋繁露》、班固的《白虎通义》中都大量运用了声训。汉代杰出训诂学家郑玄也多用声训。东汉刘熙的《释名》,更是自觉地运用了声训系统探求词语的语源义。宋代又出现“右文说”,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清代训诂学家将声训推向更高发展阶段,并出现一批集大成者。王念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广雅疏证》立足声训考释词义,多有创见,较少有主观臆测,代表了清代声训的高水平。他使声训成为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关 键 词:《广雅疏证》  声训  《春秋繁露》  《白虎通义》  训诂学家  “右文说”  因声求义  中国古代  《易经》  《释名》  词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