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
引用本文:何英彬,陈佑启,姚艳敏,石淑芹,李志斌,万 利.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J].资源科学,2009,31(2):295-302.
作者姓名:何英彬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李志斌  万 利
作者单位: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区域耕地资源变化评价及其预警”(编号:2004DIB3J092)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非农化过程加快,建设用地大量侵吞耕地,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其在1993年~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高产田的空间关系及由耕地非农化所导致的粮食减产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面积16.599×104hm2,耕地非农化率为1.012%,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是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最低的两个省份,辽宁省和吉林省耕地非农化区域分别呈“云片状”集团式和平行条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处于交通位置优越及沿海的县(市)耕地非农化程度较高;②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大,但以占用中下等耕地为主;而辽宁省绝大部分耕地非农化区域都是上等地;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少,而且主要占用的是中下等地;③粮食高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辽平原,耕地非农化严重区有近50%分布在高产区,吉林省高产田受耕地非农化影响最严重;④10年间因耕地非农化共导致粮食减产9.106×108kg,吉林省占总量的59%,而东北三省减产的粮食可以供给500×104人1年的口粮。注重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落实东北三省未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耕地非农化  粮食产量  时空特征  耕地综合质量  高产田  粮食安全  东北三省
收稿时间:7/2/2008 12:00:00 AM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Relation between Arable Land Non-agriculturalization and Food Productivity based on GIS Technique
HE Yingbin,CHEN Youqi,YAO Yanmin,SHI Shuqin,LI Zhibin and WAN Li.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Relation between Arable Land Non-agriculturalization and Food Productivity based on GIS Technique[J].Resources Science,2009,31(2):295-302.
Authors:HE Yingbin  CHEN Youqi  YAO Yanmin  SHI Shuqin  LI Zhibin and WAN L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