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上海西郊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基于经济民俗学认同性经济的理论探究
引用本文:李柯.上海西郊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基于经济民俗学认同性经济的理论探究[J].文化遗产,2016(2):114-118.
作者姓名:李柯
作者单位:上海建桥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200237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招标(文化类)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项目编号12ZD019),2015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海派剪纸融入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项目编号D59),2014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城市语境中我国民间剪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播机制研究——以上海、南京、扬州、佛山等地为中心”(项目编号ZFZX1102),上海建桥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项目“城市语境中上海民间剪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jq14005)
摘    要:基于经济民俗学认同性经济的理论框架,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现实语境中,为回应、解决上海西郊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何以可能,即要探究西郊农民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认同性积淀及其认同性在当下消费市场中的内涵表现。西郊农民画自开创伊始建构的政治认同、艺术认同、乡土认同发展至上世纪90年代初叶而臻于顶峰。随后在西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又迅速遭遇断裂、消解,直至本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运动的开启才获重构契机,并被赋予新的意涵。西郊农民画曲折演进、积淀至今的认同性的具体内涵,在当下消费市场中有三大面向:由西郊农民画最鲜明的艺术认同出发,可发掘其原真性、稀缺性、独特性、审美性、参与性、衍生性及保值性内涵;由西郊农民画最本质的乡土认同出发,可发掘其历史性、趣味性、现代性内涵;由西郊农民画最坚实的政治认同出发,则可发掘其实用性和思想性内涵。

关 键 词:认同性经济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西郊农民画  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