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天安门的历史与重建
引用本文:白木,周艳琼.天安门的历史与重建[J].湖北档案,2003(1):82-84.
作者姓名:白木  周艳琼
作者单位: 
摘    要: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关 键 词:天安门  历史  设计  重建工程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