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谈综合性大学的文化氛围建设
引用本文:赵海峰.谈综合性大学的文化氛围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7-8.
作者姓名:赵海峰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
摘    要: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关 键 词:综合性大学  文化氛围  清华大学  代名词  科学  民主  北京大学  高校  表现  文化建设  核心  人的素质  重点  层次  转移  语序  校园文化
文章编号:23886475
修稿时间:12 26 2006 12:00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