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础理论课的“绿色工程”——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法”的构想与体会
引用本文:欧阳友权.基础理论课的“绿色工程”——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法”的构想与体会[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1).
作者姓名:欧阳友权
摘    要: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把这句名言作为贬抑理论的口实固然失之偏谬,而且也是对歌德本意的误解,但对于我们这些搞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来说,在专业选择的心理感受上,时不时倒真有些“灰”的感觉。比如,在经济大潮的刺激下,那些与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联系更为密切的技术学科,应用学科,乘风踏浪,如日中天,竞相成为学科骄子,而那些与物质经济基础相距较远,如恩格斯曾形容为“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一类的基础理论学科,却往往门庭冷落,望洋兴叹,出现“高处不胜寒”的寂寥。仅就文艺理论学科来说,它不仅与经济的发展相隔了诸多中介环节,而且与文艺创作的实际发展也常常使人觉得“慢半拍”抑或“隔一层”;同时,它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辨性等学科特点,也使初学者感到难学难懂,“派不上用场”。所以,文学理论课尽管是大学中文系的主课之一,却属“枯燥乏味”之列,被视为“难嚼的牛皮糖”。老师难教,学生厌学,一直困扰着文学理论课教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