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歌唱艺术中咽音技法运用的教学探讨
引用本文:毛海英.歌唱艺术中咽音技法运用的教学探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6(3).
作者姓名:毛海英
摘    要:一、“咽音”的来源在欧洲,中世纪时教会的唱诗班先是由童声代替女声,后改由阉人歌手代替女声.阉人歌手虽有男性健壮的体格,但嗓音上却保持了女性化的效果.这些阉人职业歌手往往有很高的演唱技巧,他们唱起高音、装饰音、快速乐句毫不费力,常常无限度地炫耀演唱花腔技巧和复杂的华彩旋律.他们使用使人难以置信的轻巧、灵便的“头声”音色,极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因此,在十七、十八世纪阉人歌手曾一度独霸欧洲舞台,形成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歌唱发声方法,被称为“美声唱法”.十七、十八世纪在声乐史上被称为“美声学派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就形成了如今我们常说的传统的意大利学派的训练方式.当时的教师和歌手都使用“一种通过独特办法,但具有明显特征的发音机能所发出来的声音,它处于发出真声或基音机能和发出所谓假声机能之间的一种机能状况”、(荷伯特·凯萨利著《随心之音》)“有一段时间,传统学派训练出来的每个教师和歌手都使用这种机能声音,并用基音和假声与它混合起来.”(尚家骧《美声学派概述》).当咽音与修饰过的真声机能和假声机能(不是虚声)混合为一体时,声音就变成极为珍贵的美声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