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曲问的形式及价值
引用本文:施茂枝.曲问的形式及价值[J].小学教学研究,1998(2).
作者姓名:施茂枝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地区小学教师培训部
摘    要:何谓曲问?教《愚公移山》,为解词义而问:“‘孀妻’、‘遗男’各是什么意思?”这是直问,是最常用的提问方式。特级教师钱梦龙却别出心裁:“这七、八岁的小孩去移山,他父亲同意吗?”学生哄堂大笑:“这孩子没有父亲呀!”在笑声中深刻理解了“孀妻”、“遗男”的意思。这就是曲问。它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作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设问,而是另辟蹊径,绕道迂回,从而取得答案。曲问含蓄生动,问在此意在彼,大大增加了思维容量。巧妙运用曲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开启学生心智,兼有很高的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的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