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际互惠的基本类型及其伦理取向——兼论国家利他主义的动力根源
引用本文:黄真.国际互惠的基本类型及其伦理取向——兼论国家利他主义的动力根源[J].教学与研究,2010(6).
作者姓名:黄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互惠模式--亲缘互惠、弱互惠(即互惠利他)和强互惠,与此对应,国际关系的三大互惠模式分别为同质性互惠、互利性互惠和共同体互惠.三大互惠如果从行为上分析,均具有利他的结果,因而不能有效区分彼此.但如果从动机和伦理取向上划分则简单明了,亲缘互惠和弱互惠表现为"开明的自利",价值指向是自我,而强互惠表现为"无私利他",价值指向是他人.互惠研究除了探求互惠本身蕴含的伦理取向外,还必须深刻探求这种伦理取向的动力源,即施动者伦理意义上的利他性和利己性的动力源是什么?亚当·斯密陷入了"因为行为体天生具有双重经济秉性从而既会利他又会利己"的循环论解释,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家本性的生成提供了更优的解释,因而对"国家伦理取向的动力源"问题的回答坚持的是实践本体论.

关 键 词:互惠  利己  利他  实践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