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近代中国刑法共同犯罪中教唆犯之理论变迁
作者姓名:张亚飞  康乐
作者单位:1.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2. 山西财经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晚清民国时期诬告罪与社会伦理的变迁研究”(2019D006);;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中日刑法史诬告罪比较研究”(2021YJ063);
摘    要:传统中国独具特色的共同犯罪制度在清末变法修律之际开始转型,为民国初期的立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唆犯(古中华法系成为“造意犯”)也处于变化之中,故其在清末修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中,有着不同的界定标准,立法与司法也呈现出断裂与融合的情况。立法层面上,共同犯罪制度逐渐废弃了传统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规定,教唆犯理论借鉴了西方先进司法理念,从而建立近代刑法意义上的教唆犯理论。司法层面上,清末修律时期采用《钦定大清刑律》,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大理院判决例、解释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高法院通过判决例、解释例进行补充解释,对立法关于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规定进行了变通,致力于消除司法与立法之间的断裂,积极与立法融合。

关 键 词:共同犯罪  教唆犯  造意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