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胡琴的演变
引用本文:王淑玲.论胡琴的演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1):140-141.
作者姓名:王淑玲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摘    要:胡琴在宋代以前泛指胡地传入中原的民族拨弦乐器,包括琵琶、大小忽雷、火不思、五弦等。大约到了宋代,胡琴又泛指夹弦拉奏的乐器,如二胡、四胡、京胡、板胡等。《元史*礼乐志五》有:“胡琴……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尾。”史书记载,宫廷开乐部与天魔舞中都要用它。胡琴的祖先叫“奚琴”,原宋代始叫做“胡琴”,清代还有人称之为“奚胡琴”。后来,当它流行和运用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时候,便有了更多的别名,如“弦子”、“嗡子”、“胡呼”等等。不过,凡是付诸文字的学名都统称为“胡琴”。   胡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拉弦乐器,在它之前的弦乐器,如琴、瑟、筝、琶等都是用指或拨子弹弦的。弹弦乐器虽然也长于演奏旋律,但有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不能奏出真正的长音。它们用滚奏的方法奏出的长音,恰似一个齿距很密的齿轮在一个平面上轧出的线,那实际上只是一条由许多紧密连接的点拼成的线,并不是一条真正的线。而它用强力扣出的长音又像一个大头小尾的蝌蚪,也不是一条均匀的线。只有拉弦乐器胡琴所奏出的长音,则是一个音头与音尾都能保持或自由控制着一定力度而且毫无间断的绵实厚重的真正的长长的音线。这些或长或短的合理结合起来的音线的音响效果,极像悠悠吟哦的人声。于是这个特点便形成拉弦乐器特有的优势,便极自然地奠定了它在民族乐团中的优胜地位。……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