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意义的生成与变型:"课程授受"的社会学释义
引用本文:吴康宁.意义的生成与变型:"课程授受"的社会学释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1(4):51-53.
作者姓名:吴康宁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00
摘    要:“课程授受”是“课程内容的授受”的简称。要分析课程授受的社会学意涵,首先必须言明究竟何谓“课程内容”。 在课程社会学的研究中,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两种对立的知识观,即“法定知识观”与“生成知识观”。法定知识观认为,课程内容是以经政府部门指定的或政府所设专门机构审定认可的教育文本(如教科书)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是一种“制度性文化”与“法定性知识”[1]。“生成知识观”则认为,课程内容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变动不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构的结果。因而是一种“协商性…


The Sociology Explan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