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物"说
作者姓名:张晶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大连116023
摘    要:"感物"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涵义主要是创作主体之"心"受"物"之感发而动,成为文艺创作的动因."感物"说源远流长,从先秦直到清代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脉络,其发端在于《礼记·乐记》的"凡音之起,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论述。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中达到了高峰。"感物"之"物",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亦非某个具体事物的指称,而是一个高度抽象、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物"非并指事物的内质,而侧重于指事物的外在形式、样态,也即"物色"。它有着很强的动态性和生命感,同时使艺术创作有了不得不发的自然风貌.

关 键 词:感物  形式  物色  生命感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