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让思维和心灵乘上诗歌的翅膀
引用本文:刘继业.让思维和心灵乘上诗歌的翅膀[J].湖南教育,2006(17).
作者姓名:刘继业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教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摘    要:今年2月教育部出台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有一个变化,往年“大纲”里必有的一句“除诗歌之外”没有列出,高考作文不再限制文体。这里并没有鼓励诗歌创作,但至少表明:诗歌在中学教育里,不应再受到冷落或歧视。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点晚了。基本的事实是,新时期以来,不管诗歌在文坛或社会是一个什么地位,在中学教育里始终是被边缘化的。在这个有着良好诗教传统的国度,我们轻易放弃了新诗这个引导少年健康成长最好的文学类型。这种偏见源于对新诗、或者更恰当地说是源于对自由体诗的理解。两千年的古典诗歌基本是有韵或有格律的,而新诗主流至今接受的是西方自由体诗歌的传统。没有必要纠缠于新诗和古典诗歌的优劣之争,一味迷恋过往,不如正视现实。抛却外在规则和束缚的新诗是一种更自由、更具有难度、也更接近现实和青少年心灵的诗歌。新诗远没有定型,或许它的魅力也主要来自这里——无法餍足的对于原创力的追求、向一切经验的全面敞开……这种探索最强烈地体现在对美的探寻之中,新诗常以难以想像的朴素直达美的核心。“我不曾忘,也不能忘/那天的天澄清的透蓝/太阳带点暖,斜照在/每棵树梢头,像凤凰。”这是诗人林徽因在1933年最后一天写下的《忆》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