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代年龄的代称
引用本文:黄正彪.古代年龄的代称[J].新闻知识,1994(6).
作者姓名:黄正彪
摘    要: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代称各异,就是同一年龄也有不同的代称。 始龀 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因此古人称男8岁、女7岁为“如龀”。如:“有遗男,始龀。”(《列子·汤问》) 幼学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便截取“幼学”二字作为10岁的代称。 及笄 笄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故后人称女子年达15岁可以出嫁为“及笄”。 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故男子20岁称为“弱冠”。 而立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意即30岁有所成就,后将“而立”作为30岁的代称。 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故后人常用“不惑”代称40岁。 艾服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宫政。”后因以“艾服”作50岁的代称。 知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指懂得天意旨。旧时因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 耳顺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人便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花甲 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年,故称六十为“花甲子”。后简称为“花甲”。 古稀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便以“古稀”作七十岁的代称。 耄耋 耄,耋,老也。古称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