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结构特征的规划发展路径——以绵阳市为例
作者姓名:陈岚  谭林  陈春华  黄莞迪  张庆霞
作者单位:1.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2.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研究中心;3.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4.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5.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地理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    要: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规划响应路径是提升非遗保护、管理与开发水平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前提。以绵阳市为样本,运用GIS工具探究其非遗空间格局特征,进而立足规划视角提出具体发展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非遗类型结构完善、数量不均衡,整体格局为“四核一带”的“C”形空间分布结构,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基于此,试图在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将绵阳市非遗资源保护发展框架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机衔接,通过顶层设计与横向传导互促共进的方式完善绵阳市非遗保护发展规划体系。具体可通过构建连线成片空间结构、合理配置设施用地、显化高密度区功能价值,优化其非遗发展总体格局。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  非遗开发策略  绵阳市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