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雨巷”到“我用残损的手掌”看戴望舒的诗路历程
引用本文:雷巧旋.从“雨巷”到“我用残损的手掌”看戴望舒的诗路历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92-96.
作者姓名:雷巧旋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320
摘    要:戴望舒是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在岂术创作上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将中国诗风与西方诗风结合,以《雨巷》为代表,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第二个时期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熟时期,以《我的记忆》为出发点,以后日臻成热,形成了朴素而亲切的诗风。但由于艺术上自由主义倾向及个人痛苦,他没能走出个人的小人地。最后一个时期是戴望舒诗风新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到香港从事抗日文艺活动,不幸被捕入狱,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民族气节,抒发对灾难深重祖国的诚挚的爱的诗篇。

关 键 词:中国现代文学  香港文学  戴望舒  现代派  诗歌创作  艺术风格
文章编号:1007-1792(2005)04-0092-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