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闽粤赣边地区的族群变迁与饮食结构调整
引用本文:林斯瑜.闽粤赣边地区的族群变迁与饮食结构调整[J].文化遗产,2014(6):45-52.
作者姓名:林斯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摘    要:闽粤赣边地区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原始土著(山都木客等)、百越、溪峒、畲族、汉族等族群,从社会形态的变迁来看,经历了原始土著——百越——溪峒——客家四个大的发展阶段.百越时期,“饭稻羹鱼”成为基本的饮食结构;溪峒阶段,活跃在该地区的蛮、猺、黎、蜑与汉人等,因仰赖山、水、田等不同的自然资源而生存,呈现出不同生计和饮食特征;进入客家时期,农耕生活、村落文明成为该地区主要的社会形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该地区数百年的主要生计模式,历史上各族群的饮食中与这种文明相适应的元素被保留,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变发生着各种形式的变化,融入到当今的客家饮食中.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客家菜”,源自于传统的客家饮食,是客家人自我消费及供他人消费的饮食系统,也是“客家人”用于自我认同和宣扬的文化符号.

关 键 词:族群  历史  地域  饮食  层累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