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共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引用本文:陈权,张宁.论共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4):15-16.
作者姓名:陈权  张宁
作者单位:[1]江苏大学电气学院讲师 [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教授
摘    要:共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Titchener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共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学家开始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来界定共情的含义和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术语,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和高超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能够感当事人所感,关注其情绪的感受,

关 键 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共情  情感状态  心灵感受  现代心理学  心理研究  心理学家  心理咨询  他人  治疗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