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
引用本文: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79-83.
作者姓名:陈逢丹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2
摘    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在中国亦极受关注。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者的能动作用,因此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依据原语文本的和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来弥补原语文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最佳接受度。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为语料,从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方面来探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关 键 词:译者主体性  接受美学  莎士比亚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