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他者性立场的教师主体性:理论意涵及其行动
引用本文:屈塬,刘旭东.他者性立场的教师主体性:理论意涵及其行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4(1):46-56.
作者姓名:屈塬  刘旭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课题“构建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21XMZ034)的研究成果;
摘    要:他者性立场的主体性以主体共存问题的解决为旨归,有效化解了理性的意识主体论带给主体性的存在危机,开启了以行动探寻主体性的新路径。受意识主体论和后现代语境的双重影响,教师行动的异化使得其主体性显现出明显的客体化、技术化与原子化特征,给教师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行动是公共空间内主体间以言说为媒介的彰显活动,主体性在行动者主动向在场的他者展示其独特性存在的行动中得以“入场”。教育主体的多元共在决定了行动同样是教师主体性“入场”的根本途径,教师与他者相遇的境遇性及其对学生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教育伦理责任赋予了其主体性以他者性、伦理性和“脆弱性”。故而,当下的教师主体性研究要着力激发教师行动,在教育伦理责任实现中发展主体性;持续拓展教育空间,确保学生主体的入场机会;超越原子式的主体观,以他者性立场来建构行动的教师主体性理论。

关 键 词:教师主体性  主体入场  他者性  公共空间  行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