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同步课堂中如何从“要我教”到“我要教”——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影响因素研究
引用本文:周釜宇,张立国,刘晓琳,林攀登,贺宝勋.同步课堂中如何从“要我教”到“我要教”——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4(4):104-109+116.
作者姓名:周釜宇  张立国  刘晓琳  林攀登  贺宝勋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1年度国家一般项目“互联网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师资城乡一体化流动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CA210089);
摘    要: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同步课堂已成为缓解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师资供给失衡新的战略选择。然而,同步课堂质量一直饱受诟病,被视为“别人家的田”,教师成为“要我教”的被动执行者等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城乡教师是否共同认为同步课堂属于“我们的”心理体验将直接影响协同教学质量。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深度挖掘同步课堂中城乡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的核心影响因素,探究如何让城乡教师从“要我教”向“我要教”转变。研究以20对城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课例观察等方法搜集数据,经过三级编码分析发现:集体控制权小、集体投入少、关系不亲密是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偏低的直接原因,组织支持不充分、绩效回报与预期收益的偏差以及活动模式对传统课堂的沿用是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偏低的主要原因,数字时代的全新课堂与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推进机制之间的矛盾正是造成以上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总体而言,披着数字外衣的“同步课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步课堂,唯有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以推进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耦合为核心,以建设专业实践共同体为关键,提高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推动教师像同步课堂的“主人翁”那样行动,才能持续提高同步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同步课堂  集体心理所有权  城乡教师  实践共同体  影响因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