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鲁迅小说《药》的“一二三四”教学法
引用本文:吕春安.鲁迅小说《药》的“一二三四”教学法[J].新职教,2000(7).
作者姓名:吕春安
作者单位:抚顺市建筑工业学校
摘    要:鲁迅小说《药》一文教学内容比较多,有些难点学生不好理解。我在教学中,讲授的内容,用“一二三四”四个数字为引导,即:了解一个背景,理清二条线索,把握三个人物,抓住四个特点。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综合讲授。一、了解一个背景小说《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十分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认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人血馒头不是药,它不能医治病苦。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病,拿出长期积攒的钱,“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到了刑场买药时,他却先“吃了一惊”,不敢走近,站在屋檐下“发冷”。当刽子手撮着人血馒头来的时候,却又“不敢”去接,表现了他的勤劳与善良。当他听到众茶客谈论嘲笑夏瑜时,他不说一句话,他关心的只是他的儿子,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