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1998年以来,呼家楼学区率先提出“跨校联聘”并在学区学校内探索实践,后又参与了北京市推进的区管校用、交流轮岗等“共享教师”制度,并创造性地开启了共享“项目导师”。这一路走来,我们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形成了实践层面的宝贵经验:建设区域内的教师共同体,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建设专业素养的共享平台,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建设从共享到共进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本文也对“共享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吸纳社会优秀人才,使其发挥专业特长,以弥补学校编制和特色发展的问题;共享项目导师,在学习任务群下培养学生真实生活的能力;建设智慧共享空间,借助网络和大数据全面释放制度的活力,推进师资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