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历史文化的关系
引用本文:张桂林.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历史文化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作者姓名:张桂林
摘    要:福建长乐太平港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离国远航的出发港,郑和船队每次均在这里停泊,其停留时间前后累计约二年多,因而与福建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论述郑和下西洋与福建人才培养、宗教信仰及文物古迹等问题的关系,探讨郑和下西洋对福建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 郑和船队停泊长乐,在这里等候朔风开洋,招收水手,修造船舶,补充人员等。可想而知,随他下西洋的福建人一定不少。 郑和七次下西洋人数少至27000多人,多至30000人,但其中明确记载姓名籍贯的却不多。据目前笔者见到的资料大概统计,有姓名及其籍贯者共有74人。这些人员来自江苏、福建、上海、浙江、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其中福建人16个,占21%。人数之多,是其他地区所不及。加上外省在福建军营参加下西洋的15人,那就更多了。福建人在郑和使团中,有的担任领导工作,如闽南王景弘、晋江侯显、安溪李兴;有的担任辅佐人员,如泉州蒲和日;有的是技术人员,如福清林贵和,任阴阳官;有的从事航海水手,如长乐黄参;有的奉命参加下西洋,如闽候吴兴。此外,有一批军人从征西洋,如闽县严观、莆田许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