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粮食安全的模型、类型与选择
引用本文:邓大才.粮食安全的模型、类型与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1):1-7.
作者姓名:邓大才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惠农政策的成效评价及完善研究”(10JDZ0032)
摘    要:粮食安全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学术界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缺乏类型学研究和模型建构,更没有将粮食安全置于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研究.粮食安全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主要受耕地数量、农民种植行为以及技术这三大因素约束,根据三大因素的不同组合及粮食安全的性质,可以将粮食安全分为四类:战术性粮食安全、战备性粮食安全、战略性粮食安全及贸易性粮食安全.同时三大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初期一般以战术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期以战备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在工业化、城市化后期以战略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在后工业化、城市化成熟时期可以选择贸易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前三个时期也可以将贸易性粮食安全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安全保障.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资源条件和农民的种植动机,目前应该选择安全成本最低的战略性粮食安全.

关 键 词:粮食安全  模型  类型  战略性粮食安全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