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当代出版人的心灵痛史
引用本文:张国功.当代出版人的心灵痛史[J].出版广角,2015(4):38-39.
作者姓名:张国功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在2014年,一京一沪两大出版名社各自出版了一薄一厚两册当代编辑出版人的回忆录。薄的是曾彦修所著《平生六记》(三联书店),仅有区区八万字;厚的是施燕平所著《尘封岁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皇皇五十余万言。虽说都是个人回忆录,但前者是典型的三联版文化读物风格,后者却被南京大学敏锐地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刊》,染上一丝学院派的色彩。两位作者,都是有着革命经历的老新闻出版人。曾彦修生于1919年,1937年以热血学生身份进入延安投身革命,1949年作为南下干部主持南方日报社,20世纪50年代进京担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施燕平生于1926年,烽火遍野的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苏中游击区抗日,解放战争后随军进入上海接管中华书局印刷厂;因为爱好文学,“百花时代”被当作工业战线创作队伍的新生力量转业到上海作协,安排由巴金带徒培养,编辑文学名刊《萌芽》,转身为有着红色出身、前途光明的文学骨干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基层干部。相比较而言,曾彦修因为晚年长期身居京城,以“严秀”为笔名写下大量深刻反思苏联崩溃历史的杂文,影响深远,名声更著。而施燕平,按照回忆录作序者与出版推动者吴俊的话来说,则是“被沉默的少数人”。即便在文学圈,也少为人知。事实上,他称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文革”中,施燕平被卷入著名的上海“写作组”,20世纪70年代成为服务激进政治的“文革”代表性杂志《朝霞》负责人之一;1975年底被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推荐,调入北京担任复刊的《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协助袁水拍贯彻极“左”路线,成为“文革”文学与政治的重要见证人与当事人。有意思的是,当根正苗红的新中国青年文化干部施燕平正从“文革”风暴的发源地上海进入政治中心北京时,老革命曾彦修却以“右派”之身从1960年起外放上海《辞海》编辑所从事编务工作,直到1978年才重返京城担任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而差不多这个时候的施燕平,正随着“四人帮”倒台接受完审查,结束三年多的京城生活,重新回到上海,最后在复旦分校任教寻得圆满归宿。两位出版人一北一南京沪两地城市间风水轮流转式的工作调动,意味深长地折射出新中国复杂的政治情境中知识分子令人唏嘘的起伏浮沉、荣辱悲欢。

关 键 词:当代出版  文化读物  三联书店  曾彦  中国当代文学  革命经历  痛史  戴文葆  人民社  学生身份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