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异黏合语的生成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王灿龙.新异黏合语的生成机制分析[J].中国语文,2012(3):238-250,288.
作者姓名:王灿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称与句法结构”(批准文号:08BYY056)的部分成果
摘    要:语义上没有内在联系的两个名词黏合构成的指称形式常常给人以另类新奇的感觉,本文称之为新异黏合语。新异黏合语从本质上看是复合词语,它是基于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手段而产生的。由于隐喻赖以成立的相似性主要受制于自然因素,转喻赖以成立的相关性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偶发因素的作用,因此,隐喻黏合语是绝对封闭的,而转喻黏合语则是相对开放的。从语义功能上看,隐喻黏合语是一种描写性命名形式,转喻黏合语是一种指示性命名形式。隐喻黏合语易于词汇化,语义解读不必联系特定事件,而转喻黏合语词汇化的概率较低,它的语义解读大多受制于特定事件。文章在分析中还提出了"事件转喻"这一新的认知范畴,并对"语言样板"作了阐释和发挥。

关 键 词:新异黏合语  生成机制  语言样板  事件转喻  隐喻

Motivation and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novel compoun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uthors:WANG Canlong
Institution:WANG Canlong
Abstract:
Keywords:novel compounds  generative mechanism  linguistic template  event metonymy  metaphor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