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琵琶记》忠孝矛盾中“忠”的变质和隐退
引用本文:王磊.论《琵琶记》忠孝矛盾中“忠”的变质和隐退[J].考试周刊,2012(78):12-13.
作者姓名:王磊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忠孝矛盾的抒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琵琶记》中,高明虽高扬“全忠全孝”,而实际上在忠与孝的较量之中.“忠”却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变质与隐退的倾向。变质主要表现为尽忠为表象而功名为内核;隐退主要表现为尽孝成了蔡伯喈尽忠的前提和基础.而当二者矛盾到达顶峰时,蔡伯喈毫不犹豫地舍忠就孝。造成《琵琶记》中“忠”的变质与隐退的原因则主要在于科举制度对“忠”的扭曲、异族统治的社会背景及元代家庭伦理关系松动而造成的重孝轻忠。

关 键 词:《琵琶记》  忠孝矛盾  “忠”  变质  隐退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