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结构及其实践策略——一个空间社会学的视角
作者姓名:国建文  肖李
作者单位:1.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 云南艺术学院课程中心
基金项目:201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MA17003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致力于增强学校行动者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常被视作一个扁平化、统合性的概念,导致其难以取得应有的实践效果。借助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包括构成性要素、象征性因素和生成性因素三层相互依存又相互演进的层次空间。基于这种逻辑结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结合具体的层次空间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特征,分三个基本阶段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在初级阶段应侧重建设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体验空间,中级阶段应侧重强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认知空间,高级阶段应侧重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人际空间。

关 键 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体验空间  认知空间  人际空间  空间社会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