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真义辨析
引用本文:刘玉祥,刘尚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真义辨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
作者姓名:刘玉祥  刘尚义
作者单位:原阳阳阿二中 (刘玉祥),新乡市二技校(刘尚义)
摘    要:<正> 千古儒学之旨在于培养人格,变化气质,致其良知,回复天然之德性,使人成为通灵宝玉,真不愧万物之灵之称号.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克明峻德”也.此学问之极功.今说此一段话,只因有一句古书历来颇多曲解,真义埋没,上溯宋之朱熹下至当今中学语文教课书之解释皆为不得其要领也.试看下面一段文字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传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熬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孟子》(现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94年版).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