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略论《白净草原》的艺术风格
引用本文:蓝泰凯.略论《白净草原》的艺术风格[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作者姓名:蓝泰凯
摘    要:《猎人笔记》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3)早期创作中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名著之一。它奠定了作家在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在这部由25篇特写组成的随笔中,屠格涅夫真实地揭示了农奴的贫困生活和无权地位,毫不留情地暴露了“野蛮的贵族阶级”的凶狠残酷和奢侈腐化,并在农奴制度国家条件下把农奴当作人来歌颂,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反农奴制的民主主义思想。赫尔岑称《猎人笔记》是“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拆书”。谢德林认为“《猎人笔记》为从整体上描写人民及其贫困生活的文学树立了开端。” 1851年2月,屠格涅夫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以俄国中部的一个地方的真实名称“白净草原”命名的短篇小说。它写的是一天夜里一个猎人在森林中迷失了路途,后来在茫茫的夜雾中走到一群在草原上放牧的农家孩子围坐的火堆旁。孩子们通宵达旦地谈论着俄罗斯乡村的一些民间传说。到了天明时分,大家离去。这就是故事的梗概。在思想内容上,《白净草原》也同《猎人笔记》中的其他短篇一样,并没有脱离反对农奴制这个总的主题,但它在艺术风格上却别具一格。 首先,让农家的孩子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并对他们作了“诗意的现实主义”描写。在《猎人笔记》问世之前,俄罗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