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柏林之围》备课指要
引用本文:平生.《柏林之围》备课指要[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3(2).
作者姓名:平生
摘    要: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1、《柏林之围》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二年制)最后一篇小说。课本把它安排为阅读教材是有道理的。因为小说构思新颖,情节生动,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尤其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多种表现手法,所以可以通过这篇课文,进一步复习和掌握有关复杂记叙的知识,提高阅读和鉴赏短篇小说的能力。 2、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善于通过场景描写,烘托气氛,为人物的塑造服务。因此在指导同学阅读时,应该着重要求其学习如何通过肖像描写、言语行动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的方法。 3、由于作家描写的生动,儒夫上校的思想很容易感动人。这时尤其需要引导同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儒夫上校的爱国主义,其实质是什么,分清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爱国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认识儒夫上校(也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提高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能力。二、问题讨论 1、儒夫上校是个热诚的爱国者,但是作品里并没有写他什么爱国的壮举,那么作品是通过什么来反映他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提示:作品通过儒夫上校病情的变化,巧妙地揭示了洋溢在人物心灵深处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因为他的病情是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而转化的。儒夫上校的病情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突然发病阶段。当普法战争中第一个惨败的消息传来时,这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象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作者特地补写了一笔他的外貌:高大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