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中国古代的家学
引用本文:胡青.试论中国古代的家学[J].江西教育科研,1990(1).
作者姓名:胡青
作者单位:江西师大教育系
摘    要:中国的家学教育,始终在古代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它的研究,至今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不揣浅陋,以求教于大方。一在古代,家最普遍的含义是“一家男女七人以上财授之下地……有夫有妇然后为家。”这里的“家”即现代所谓“家庭”。家在西周、东周又指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周礼·夏官》云:“家司马各使其臣”注“家,卿大夫采地。”所谓“族”,也有“家”的含义,它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总称,是放大了的家庭。《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颖达疏云:“九族,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家学的“家”既包括家庭又包括家族。家学教育通常有下列形式: 第一、正规系统的家庭蒙养教育。三国时魏国钟会即为典型:“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钟)会虽童稚,勤见规诲。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