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引用本文:成思危.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9(12).
作者姓名:成思危
作者单位: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摘    要: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并不一定是科技大国,但必然是科技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等等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看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用"全球创新计分牌"(GIS)等方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均已表明,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如"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6中所指出:"无论是阿根廷和巴西,还是印度和中国,无论在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上,都难以与任何一个创新较好的欧盟国家相比.看来这些国家的创新体系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善,才能赶上创新绩效好的国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指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据笔者测算,到2020年以前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应为12%,才能保证到2020年时占GDP的2.5%;当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约为25%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为60%左右;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目前占第6位,但按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7,发达国家的0.14左右;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篇均仅为国际水平(8次)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从国际的标准和我国自己提出的目标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社会即将来临,为了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主要应当采取以下5项措施:①发展教育事业;②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③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④培养创新的文化;⑤建立创新的支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是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从科学推动模式转变为主要靠需求拉动的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二是企业应当逐渐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走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三是成为确定研发项目的主体,成为投入的主体,成为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还需要给予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CHENG Si-we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J].China Soft Science,2009(12).
Authors:CHENG Si-we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软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软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