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国时期佛教与基督教思潮关系考
引用本文:李少兵.民国时期佛教与基督教思潮关系考[J].历史档案,1996(4).
作者姓名:李少兵
摘    要: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宗教思潮。其出现的原因按编辑《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一书的张钦土的解释,在于彼时国人认识到非适宜的人文思想不足以救中国,而宗教作为人文思想之有机成分,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主题。有人提倡,有人反对,有褒亦有贬,宗教思潮由此引发。张钦士的解释,确有其道理。 至于这股宗教思潮的成分、内容,张钦士侧重于基督教的教义,思想,同时指出社会上还存在其他一些宗教思潮,如新佛教思潮、孔教思潮、各教调和思潮、灵学思潮。在这里,重点考证民国宗教思潮中的佛教思潮与基督教思潮的关系问题。 民国时期,佛教与基督教虽然基本上是和平相处、各求发展的。但由于双方所处的外在环境相同,内部存在的教徒素质不齐,因人损教等问题相近,所面临的顺应时代、改革图存、振兴自身等任务相似,因而也有所交流,甚至发生争执辩论。两教各有一些人撰文,对比评论双方的教义、思想、作用。这样,就使这两种思潮发生了关系。总结起来,当时对于两者关系的论述,共有四种代表性论点。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考证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