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布莱希特戏剧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
引用本文:匡存玖.布莱希特戏剧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1):57-64.
作者姓名:匡存玖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本土化关键词整理与研究”(SC18A 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研究”(19YJC752013);
摘    要:布莱希特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建构了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戏剧符号学美学研究。其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初步引介、深入探讨和反思研究等多个阶段,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文艺本体论热”“结构符号研究热”等理论思潮,极大促进了中国戏剧界的形式理论创新及其创作,并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批判资源。

关 键 词:布莱希特  戏剧符号学  理论接受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