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事诉讼逾期举证后果立法模式的反思与重构——基于170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引用本文:邓慧.民事诉讼逾期举证后果立法模式的反思与重构——基于170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3(5):35-42.
作者姓名:邓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    要:逾期举证后果规则旨在“防止不必要的诉讼迟延”。然而,“2001年证据规定”的证据失权因过于严格被弃置,并代之以“采纳+罚款”模式。但司法实践并未完全贯彻该模式的逻辑进路,且过分宽待逾期证据。这源于立法模式本身的不合理性:基本事实要件成为决定是否采纳逾期证据的唯一标准,具有行政性质的罚款与司法程序不完全适配。对此,应当回归以诉讼迟延要件为核心的证据失权,但允许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至于当事人故意逾期举证的,则应适用严格失权。此外,还应完善审前准备程序,以赋予证据失权正当性基础。

关 键 词:逾期举证  证据失权  诉讼迟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