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革命”的负面化与民初政争形势的发展
引用本文:陈忠纯. “革命”的负面化与民初政争形势的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1)
作者姓名:陈忠纯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近代大陆知识分子‘台湾观’研究(1895—1945)”(T2013221034)
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一般认为自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运动虽有经历高低起伏,但"革命"本身作为一种信仰,已拥有当然的合法性。揆诸史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辛亥革命结束后,国人"革命"情绪急遽消退,由竞言"革命",转为讳言"革命",以至忧心"革命"再起。"革命"形象的迅速负面化源于国人对"革命"的认知,也与旧官僚及立宪派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而革命党人未能挺身为"革命"辩护,加速了"革命"信仰的失落。革命前后国人对"革命"态度的强烈反差,说明"革命"尚未成为国人的"集体信仰"。在"二次革命"中,革命派已不得不为"革命"辩护;而在护国运动中,护国军非但不敢大张旗鼓地亮出"第三次革命"的旗号,相反,竟然声言起事非革命,乃为反袁氏复辟帝制制造革命,即为"革革命"。这些都说明,当时国人眼中的"革命"更多地还是类似于传统的改朝换代,故被许多人视为"暴力"、"破坏"的代名词,民国成立,其合法性亦不复存在。

关 键 词:革命  革革命  “宋案”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Negative Effect of 'Revolution' and Political Conflicts in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