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互文见义
引用本文:宋秉儒.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互文见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Z1).
作者姓名:宋秉儒
作者单位:伊盟教育学院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不少运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方式构成的句子.孤立地看,这种句子无法讲通,有的即使勉强讲通了,也会伤害文义.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琶琵行》),如果不懂互文见义的道理,就会误解为主人下马送客上船,似乎只有客人在船上.如果这样理解主客怎么会在一起饮酒呢?其实这是说:“主客都下了马,主客又都上了船…….”再如《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按字面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这就会使人大惑不解,为什么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应理解为“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互文见义简称“互文”或“互见”,古今学者还有称之为“互言之”、“互其文”、“互辞、“互体”等的.互文见义既是一个修辞术语,也是一个训诂术语.唐人贾公彦解释互文曰:“凡言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以省文.”其实这个定义并不完全,有时还要有意铺陈,将简单的事说得复杂些,藉以渲染气氛,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此外还应包括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