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此岸 彼岸
引用本文:彭琳.此岸 彼岸[J].广东教育,2006(22).
作者姓名:彭琳
摘    要: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作为人们到达彼岸的“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了。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难道那失手的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其实不是。他的弱点恰恰缘于耳聪目明。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了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很多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令人胆寒的环境,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人们常常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比喻高考,是有其道理的,除了难挤之外,更多时候,是由于它关乎考生的前途与命运,决定着他们以后所走的路。因此,不少心灵脆弱的考生,面对高考就如文章开头那个失足跌下铁索桥的耳聪目明者一样—...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