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风险与路径反思
作者姓名:王明月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4JJD850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数字化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也不断产生新的保护问题,数字化保护该何去何从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认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对数字化保护的理论诉求,是探索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地方性知识为本质属性,以活态性为核心特征,注重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现象的意义表达。依据以上文化属性观察可以发现,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理念、语义设计、分类与评价体系、组织规范、社会效益等均存在着的文化风险。作为非遗文化属性的综合载体,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合理衔接的纽带,是解决数字化风险的关键,应该掌握充分的话语权,参与数字化保护的全过程。这将有利于数字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传承人参与  数字生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