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思政课”的历史方位与理论定位北大核心CSSCI
引用本文:李蕉.“大思政课”的历史方位与理论定位北大核心CSSCI[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9):101-108.
作者姓名:李蕉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中宣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新时代思政课与党史教学的协同创新”(2020566129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大思政课”理念是在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是高校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需要,也是国家扎实推进2035、2050战略蓝图的需要。“大思政课”并不等于“大思政”,旨在推动一场思政课的质量革命,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从党和国家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方位可知,“大思政课”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探索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相辅相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沿革可知,“大思政课”所关注的“高质量”目标并不是单纯地指一门课,而是重在打造兼具内部协同性与外部开放性的思政课课程群。因此,“大思政课”之“大”在于通过研判历史方位的大视野,来推进思政教育的大体系,使思政课小课堂与高等教育大改革相联通,与中国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切实成为立意高、格局大的“大思政课”。

关 键 词:大思政课  思政课改革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