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窦娥真的不善良吗?
引用本文:陈万勇,姚丽萍.窦娥真的不善良吗?[J].中学语文教学,2007(3):61-62.
作者姓名:陈万勇  姚丽萍
作者单位:浙江黄岩中学,318020
摘    要:《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选入高中语课本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它通过“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一直以来,“心灵善良”和“反抗精神”已经成为广大读附着在窦娥身上的两处形象标识。然而.随着哲学解释学、接受美学以及其他社会思潮对学批评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充实.窦娥身上似乎已存定论的“心灵善良”这一形象标识却遭到了质疑.红帆先生在《窦娥的另一种悲剧》(《杂报)2003年6月17日)中认为:“看来对于她,善德。只是讲私德;公德,可能连如何写都不清楚。”其理由是,“窦女士对自己的家人的确是考虑周详,可对不认识的人却是那般冷酷无情。她怕婆婆伤心而避走别街.却在深信自己誓言必会实现的心态下发出累及无辜的毒愿。”无独有偶。笔在课堂上也曾听到学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窦娥并不善良”。第一段]

关 键 词:《窦娥冤》  善良  文学批评理论  反抗精神  社会思潮  哲学解释学  矛盾冲突  语文课本
文章编号:2385676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