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是”的英汉比较看中西哲学的差异
引用本文:陈卉.从“是”的英汉比较看中西哲学的差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11-115.
作者姓名:陈卉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市400065
基金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哲学核心概念的英汉对比研究”(2010SKZ1014),项目负责人:陈卉.
摘    要:通过对英语“to be”与汉语“是”的比较研究,表明正是英语极为普遍地将“to be”当作“to exist”使用的这一语言事实,决定了西方哲学围绕着“to be”或“Being/being”盘旋的状态(ontology由此而来),而汉语中没有以“是”落尾(即其后什么也没有)且又以“是”表示存在的句子使用,所以从汉语中盘旋不出以“是”为本的哲学范畴来。“是”与“to be”的关系问题不再仅仅是一个词对词的翻译问题,而变成了中西方哲学互诠互释的一条通道,由此开启了一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进路。此外,对照“to be”式的言语构造与汉语中的存在表达式,还提出了汉语中“存在性动词束”的概念。

关 键 词:语言哲学  “to  be”与“是”  存在性动词束  因果型思维  类比型思维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