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早期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
引用本文:韩琛.早期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J].滨州学院学报,2013,29(1):88-93.
作者姓名:韩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162005)
摘    要:早期中国电影在掌握西方电影技艺的同时,亦融汇传统文化形式和伦理精神,构成了一个混杂民族意识与现代技艺、道德理想与商业诉求的电影文化潮流。萌芽之初的中国电影以传统剧目、文明戏等为主要题材来源,在强烈商业化追求中蕴含了无意识的本土化趋向,而社会伦理片的成功,则初步实现了中国电影在题材风格和价值伦理层面的民族化。由古装稗史片演化而来的武侠神怪片,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类型片风潮,并为世界电影贡献了一个完全"中国化"的电影类型。早期中国电影通过商业竞争与艺术创新,基本完成了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使之成为世界电影格局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奠定了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基础。

关 键 词:早期中国电影  社会伦理片  古装稗史片  武侠神怪片  本土化  类型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