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态红线”实施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及制度完善
引用本文:白 洋,郑承友.“生态红线”实施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及制度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246-251.
作者姓名:白 洋  郑承友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渔业权理论及实施机制研究”(12CFX091),“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商业勘探的法律问题研究”(13CFX124)
摘    要:"生态红线"作为对空间环境实施生态整体性保护的一项创新举措,在落地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具体表现为:概念界定不清、专门法律缺失、划线范围有争议、多头管理致红线空间重叠、生态补偿和绩效考核等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弊端,导致生态红线"难落地"。未来制度的完善应当在制度安排符合生态整体特性的思路指引下采取多种手段保障红线落地,具体措施如下:在科学划定红线区域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和地方专门立法予以保线;实施分类分级的管控措施进行护线;配套设置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公众参与以及立体化空间监管体系等制度坚实守线。只有通过多种管理手段的统筹推进,才能保障生态红线"划得好"、"守得住",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诉求。

关 键 词:生态红线  红线立法  管控措施  配套制度
收稿时间:2016/3/11 0:00:00
修稿时间:2016/8/24 0:00:00

Constraining Factor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Path about
Abstract:
Keywords:ecological red line  red line legislation  control measures  supporting system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管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管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