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意境说的形成和发展
引用本文:邱玉明.中国古代意境说的形成和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23(2):37-39.
作者姓名:邱玉明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我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复杂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理论还未出现,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意境。意境的正式提出是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开启意境的先河,皎然的《诗式》、权德舆的“意与境合”、刘禹锡的诗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都对意境理论有所发展。宋代对意境理论有所突破的是苏轼、释普闻、严羽等。清末民初王国维继承发展了古代诗歌理论的意境说.在《人间词话》中发挥尽致.使人们对意境理论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关 键 词:中国古代  意境说  形成  《诗格》  艺术创作  文学创作理论
文章编号:1008-9640(2003)02-0037-03
修稿时间:2003年3月2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